医生在线首页
> 道拓体检 > 体检指南 > 诊断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

诊断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

2017/06/26 09:18来源:互联网

  健康是我们生活的保障,体格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,是医疗的第一步,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。由于以往都是有病才去找大夫,一般把以疾病诊治为目的的体检,称之为“医疗性体检”。

  诊断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

  (1)管状腺瘤:较为常见,多数是单个,有蒂,直径一般在1cm以下,在肠黏膜表面隆起如米粒或黄豆大,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,颜色接近正常黏膜,质软;大腺瘤如樱桃或草莓,表面有浅沟或分叶状,色暗红,很少癌变。镜下形态可有不同程度改变,轻者为轻度腺体增多,上皮细胞无异常,重者不仅腺体明显增生,上皮细胞的形态及染色也呈不典型改变,核分裂增多,进一步发展出现腺体细胞多形性,间质浸润,即被认为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。

  (2)绒毛状腺瘤:又称乳头状腺瘤,呈绒毛状、菜花状突出于黏膜表面,病变范围限于黏膜层,瘤体质地柔软,广基无蒂,体积较管状腺瘤大,镜下绒毛状突起呈分支状,形成一个细长乳头状花冠肿物。多见于老年人,男性多于女性,约90%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,易癌变。

  (3)幼年性息肉:又称先天性息肉,属错构瘤性息肉,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,有70%~80%发生在直肠,多为单发,小于1cm,青春期后有自然消失倾向。


  (4)炎性息肉(假性息肉):发生在大肠炎性疾病的再生与修复阶段,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、Crohn病、肠结核、血吸虫病等。常为多发,无蒂、体积较小,直径很少超过5mm,是其特征,颜色多较浅。有的亦可以有蒂,病程较长时可增大至几厘米。镜下见腺体变长伴有腺腔内反折,形成锯齿样外观。核分裂活性增加仅仅见于基底部,上皮细胞具有不明显的位于基底的细胞核、胞浆丰富,充满黏液。表面上皮下的基底膜增厚,表面上皮呈微乳头外观。增生性息肉(化生性息肉),多发生在直肠,多在40岁以后发病,随年龄增长,发病率增加。

  (5)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: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病,大肠内布满息肉状腺瘤,大小不等,可有蒂或无蒂,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,多在12岁以后发生。

 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,祝您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。

   项目:检查腰肌劳损的临床表现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青少年体检的意义有哪些?

分享至 :

体检热门医院

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(沧州二院)PET-CT中心
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(沧州二院)PET-CT中心

公立三甲沧县

预约人数:0人¥4740元

厦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ET-CT中心
厦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ET-CT中心

公立三甲

预约人数:0人¥8400元

上海解放军411医院
上海解放军411医院

公立三甲虹口区

预约人数:2人¥7000元

常熟美迪柯医院
常熟美迪柯医院

专业体检中心常熟市

预约人数:6945人¥1299元

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
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

公立三甲徐汇区

预约人数:0人¥0元

微信 微信 微信
手机端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
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
顶部 顶部
顶部

意见反馈